廣東梁允洪刺繡工藝品有限公司官網

關于我們


   為了弘揚廣繡文化和傳承廣繡技藝,在梁秀玲老師帶領下,由廣東梁允洪刺繡工藝品有限公司組建了梁秀玲刺繡藝術館和梁秀玲刺繡工作室,并注冊“梁秀玲廣繡”“南粵廣繡logo”配合對外發展廣繡相關業務。2010年入選由廣州市經貿委和旅游局組織評選的“廣州十大手信”生產企業,為廣繡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中華文化傳承基地、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產學研基地、廣州乞巧傳承基地。公司業務包括廣繡禮品、家居、日用品、精品、收藏品等銷售定制服務,廣繡研學、旅游“參觀+體驗”,廣繡傳承進校園,廣繡IP授權,廣繡商業廣告合作等多維度合作。


在線視頻

廣繡傳承人


圖文展示3264
第五代傳承人梁秀玲
第五代傳承人梁秀媛
第六代傳承人梁曉曼
第六代傳承人梁可維
梁秀玲
廣繡工藝美術大師、高級技師、廣繡高級技師、廣繡工藝美術大師、農工黨黨員、第十五屆廣州市越秀區政協委員、廣州市突出貢獻技術能手、廣繡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廣州市“十大杰出乞巧傳承人”、廣繡世家第五代傳人
——
1974年出生于番禺新造鎮北亭村廣繡世家,進修于廣州美術學院裝飾藝術嶺南工藝高級研修班。現為廣繡高級技師、廣繡工藝美術大師、廣州市突出貢獻技術能手、廣繡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廣州市“十大杰出乞巧傳承人”、廣繡家族第五代傳承人。 自清代1838年始,祖上幾代都從事廣繡業。北亭村是廣繡發源地之一,自古以來就是廣繡最重要的產地,梁秀玲自幼受先輩廣繡藝術感染,從六歲開始就對廣繡產生濃厚興趣隨母親學習廣繡,在歲月的流逝中,嫻熟掌握廣繡各種針法及技藝,擅長利用豐富多彩的色線和新刺繡技法來完美表達花鳥、動物、風景、瓷器及人物肖像等。她所創作的作品已獲得全國各類工藝美術評比金獎銀獎數十項,并開創了別具一格的“南粵廣繡”和“梁秀玲廣繡”的品牌,使作品更具有鮮明的個性及風格,賦予現代廣繡以嶄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和現代精神內涵。
梁秀媛
廣繡工藝美術師、廣繡技師、廣繡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廣繡世家第五代傳人
——
1976年出生于番禺新造鎮北亭村廣繡世家,自清代1838年始,祖上幾代都從事廣繡業北亭村是廣繡發源地之一,自古以來就是廣繡最重要的產地,梁秀媛自幼受先輩廣繡藝術感染,從六歲開始就對廣繡產生濃厚興趣隨母親學習廣繡,其廣繡作品曾獲國家級、省級、市級多個獎項。
梁曉曼
廣繡家族第六代傳承人 ——

1993年出生于北亭廣繡世家,為家族第六代廣繡傳承人,畢業于廣東工業大學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后于清華美術學院進修。同時亦作為廣繡的新生代向社會傳遞廣繡新魅力新力量,如今在多所院校中擔當廣繡老師,同時設計出多種廣繡延伸產品,如廣繡軟裝屏風、擋間、廣繡書冊文創產品、廣繡日用品等,作品曾獲國家級、省、市獎項,2019年榮獲“藝籃子手創力量十大工藝師/品牌”稱號。

梁可維
廣繡家族第六代傳承人 ——

廣繡新生代“花佬”,1995年出生于北亭村廣繡世家,在以往的北亭村家家戶戶接單做廣繡,鼎盛時期家家有繡娘,戶戶有繡架,家族亦是從清代始祖祖輩輩皆從事廣繡業,梁可維從小跟隨母親梁秀玲學習廣繡,六歲開始拿起繡花針學習穿針分線。同時梁可維亦作為廣繡的新生代向社會傳遞廣繡新時代新力量,如今在多所院校中擔當廣繡老師。

                                                                                                                    廣繡   

廣繡(廣州刺繡)是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民間刺繡工藝的總稱,與潮繡(廣東潮汕地區的刺繡)合稱粵繡,為四大名繡之一。唐人蘇顎的《杜陽雜編》描述了南海少女盧眉娘、“工巧無比,能于尺絹繡《法華經》七卷”,是目前所見最早關于廣繡的文獻記載。自明清以來,隨著廣州國際貿易地位的上升,廣繡制品大量外銷。廣繡品種齊全,按刺繡材料分,主要有真絲絨繡、金銀線繡、線繡和珠繡四類。廣繡針法多變,針步均勻,能巧妙運用針法絲理表現物像的肌理,講究刺繡的針法技術;題材廣泛,尤其擅長表現嶺南風物,如荔枝、紅棉、百鳥等;色彩豐富,構圖飽滿,裝飾性強。

2006年,廣繡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2018年,廣繡被列入為首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

廣繡展示


中國古代有“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的說法,表示禮物的價值在于送禮者的善意和心意,而非禮物本身的價值。廣繡禮物不需要太貴,只要表達了心意就可以了。